求助者(一位36岁母亲咨询14岁厌学儿子):老师,今天很生气,跟儿子吵架了。前几天都说好了今天下午一起去买衣服的,结果因为下午有游戏决赛直播不去了。然后也是前几天说好的今天晚上一起去朋友那吃饭,他说直播从3点看到4点半就好了,结果我5点半回来叫他走他又不走了,说直播没看完。我一下子很生气,总是答应好的事不去做,太不负责了。
咨询师:以后如果他答应做什么事情没有充分的理由就推辞,适当惩罚一下他,但惩罚不能伤面子和自尊。
求助者:嗯,我今天发火是应该的吗?我觉得超越我底线了,但是他还跟我吵。
咨询师:目前还不能对他要求太高。
求助者:都被他磨成没脾气了,一年来就这么一次对他发火。
咨询师:一个没有理想追求的人,不能要求他太讲信用的。
求助者:老师,我儿子总喜欢看书的时候用手一直剥嘴唇,剥的手指甲都是血了还是一边看一边剥,这到底是什么问题呢?
咨询师:如果一个孩子内心负能量很重,孩子一般是不懂向人倾诉也没人可以倾诉的,在没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释放压力的时候,就会自动地通过一些小动作或行为来释放压力。比咬手指甲,或拔身上的毛发,或剥嘴唇皮,或用力掐自己,或手淫之类来释放压力,慢慢就形成习惯了,形成习惯之后就不容易改了。要改变也可以,通过有意识地觉察,然后有意识地改变,但改变比较痛苦,不是很严重的问题,人一般不愿意改变。
求助者:那我们能帮他怎么调整吗?多运动能改掉这个习惯吗?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负能量啊?这一年来我都没怎么给他压力了。小学时候好像有一段时间会咬手指甲。剥嘴唇这个动作好像前一段时间没有了,这几天又开始,是不是没去上学自己内心也很矛盾,所以焦虑造成的?
咨询师:孩子内心焦虑,就容易通过一些习惯动作来释放焦虑情绪,最好顺其自然,不要总想改造他。孩子的负能量就来源于父母总想改造孩子,孩子很反感但又不敢直接反抗,于是就悄悄地变相地反抗或是发展出一些不良行为。改变孩子可以,但得尊重他理解他,让他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地改变,或是改变有很多好处。如果改变过大或是改变过快或不是孩子自愿的,就会产生负面情绪,负面情绪就是负能量。
求助者:好的,谢谢老师!
父母太爱自己的孩子,于是总想去改造自己的孩子,把孩子身上的“缺点”全部改掉,改变成父母希望的样子。但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是:
不注意改变的时机强行改变,不注意孩子的个性强行改变。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最好从两岁开始,越小改变起来可塑性越大越容易,越大可塑性越差难度越大。
你想把一棵树变成你想要的形状,就得从树苗的时候开始着手。长大了虽然改变比较难,但如果好处足够大,都是可以改变的。还有一个问题是父母总想把孩子改造成父母喜欢的样子,而不是把孩子改造成孩子喜欢的样子,违背个人意愿的改变肯定会遭到反抗,改造得越多,反抗得越重。
图片65:人格就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
我们之所以会形成现有的人格,完全是因为在孩提时所受到的创伤。例如,在婴儿时期我们期待被爱,期待被关怀和拥抱,如果这些需求没办法被满足,我们会受到伤害,本能地会做出反应来自我保护。
如果伤害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,这种自我保护能力会不断地被启动,我们的人格就会不断地被扭曲,慢慢地发展成另一个“我”,一个远离高层自我或自性本体的“我”。
图片169: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
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,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。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自主意志,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,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,这其实是在杀死孩子的精神生命,孩子精神上会变得非常虚弱。
很多有网瘾的孩子,要么是家里没有温暧,要么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,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他们的“监狱”。所谓的网瘾,不过是他们从一个糟糕的“监狱”逃到一个糟糕程度较轻的“监狱”而已。
图片170: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
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是六岁前形成的。教育方法和内容固然重要,但都比不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,孩子六岁前与父母或其他主要抚养者的关系模式,会内化成孩子内在的关系模式,即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。
理智自我与情感自我的关系模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,这个关系模式还会投射到我们与他人、与社会乃至与世界的关系上去。
如果我们所走的道路是自己选择的,我们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,因为不能推给谁,只好自己扛。
图片221: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
保持关系比教育更重要,父母和子女没有良好的关系,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,甚至你越说他越反着做,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呢?不仅教育的目的达不到,还会失去人间最宝贵的亲情。
当你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,你们同喜共悲的时候,不必教育,你的期望也会成为孩子的愿望,那就不仅会收获孩子的成功,还会收获亲情的幸福。
教育孩子之难,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,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。要把孩子教育好,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,不然,上行下效、承先启后,孩子必然会出问题。
图片226:给你的孩子多一些机会吧,包括犯错误的机会
一个人处理危机的能力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往处理危机的经验。生活的能力不是凭空生成的,它需要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一点点地培养、获得。如果你没有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应对“小”问题的能力,比如,生活基本的自理能力;自己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;合理安排业余时间等等,那么,你又怎能期望他在未来的生活中,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、婚恋矛盾、事业选择这样的“大”问题呢?
为了避免你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面临更大的困难,给你的孩子多一些机会吧,包括犯错误的机会、遭受打击的机会,这是他们的权利,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。